• 企业不同时期的运维规划

    企业不同时期的运维规划

    企业创业期

    企业创业初期,人员少,业务流量不大,服务器数量相对较少,系统复杂度不高。对于日常的业务管理操作,因人员少,吼一声,大家就登录服务器进行手工操作,属于各自为战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操作方式,权限管理混乱、编写代码的风格各异,缺少必要的操作标准、流程机制,比如业务目录环境都是各式各样的。在这个阶段建议建立如下规范:
    • 统一权限管理:应用程序、操作员、管理员权限分离。
    • 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:先开发环境验证、测试环境验证、预生产环境、生产环境的基础操作流程,最小操作权限、最小化的目录权限为准则。
    • 制定代码发布流程和机制:以开发环境、测试环境发布为先,在预生产环境、生产环境发布制定相应的审核。
    • 制定代码编写规范:制定排版、注释、标识命名、异常处理等相关规范,避免出现个性化的代码。
    • 使用云商自有监控做基础监控,主要是cpu、内存、网络等。
    • 强化系统、业务基线安全。

    企业高速发展期

    在企业发展期,拿到融资后,业务快速发展,随着服务器规模、系统复杂度的增加,全人工的操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。因此,运维人员逐渐开始使用批量化的操作工具,针对不同操作类型出现了不同的脚本程序。
    但各团队都有自己的工具,每次操作需求发生变化时都需要调整工具。这主要是因为对于环境、操作的规范不够,导致可程序化处理能力较弱。此时,虽然效率提升了一部分,但很快又遇到了瓶颈。在这个阶段建议建立如下规范:
    • 制定运维相关脚本的编写标准:如统一相关备份空间、相关备份执行计划,制定相关脚本的执行人员、执行权限、执行时间。
    • 统一同类工具的使用:如数据连接工具、备份工具、数据同步工具等。
    • 确认相关的操作人,减少或者避免开发和测试在服务器上的相关操作。
    • 部署监控平台进一步的监管数据库、进程、日志等。
    • 使用第三方应用性能管理对应用性能做应用分析和优化。

    企业稳定发展时期

    在企业稳定期,在这个阶段,对于运维效率和误操作率有了更高的要求,我们决定开始建设运维平台,通过平台承载标准、流程,进而解放人力和提高质量。
    这个时候对服务的变更动作进行了抽象,形成了操作方法、服务目录环境、服务运行方式等统一的标准。通过平台来约束操作流程。
    在平台中强制需要运维人员填写相应的检查项,然后才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部署动作。在这个阶段建议建立如下运维平台:
    • 统一运维操作和管理平台:操作管理、权限管理、资源。
    • 统一日志平台:统一日志收集标准、日志收集接口,查询方式,查询授权。
    • 统一监控平台:强化监控,从系统、数据库、缓存、中间件、接口、业务性能等。
    • 统一发布平台:细化发布项目、发布权限、发布审核、回滚、备份等。
    • 强安全防护:上线前做安全加固、安全评估、渗透测试等。
    • 统一开发规范:统一接口、数据库、配置文件等规范。

    企业集团化、规模化发展时期

    更大规模的服务数量、更复杂的服务关联关系、各个运维平台的林立,原有的将批量操作转化成平台操作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,需要对服务变更进行更高一层的抽象。比如智能告警、故障自愈、运营辅助决策等。
    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运维数据支持,做相应的数据分析、测试,才能使用,不然因误报或错误的故障自愈决策造成大规模的故障。
    «
    »
以专业成就每一位客户,让企业IT只为效果和安全买单

以专业成就每一位客户,让企业IT只为效果和安全买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