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oSQL,从Redis开始(二)

    上篇回顾:

    一、RDB持久化

    RDB持久化是把当前进程数据生成快照保存到硬盘的过程。

    1、手动触发

    • Save:阻塞当前redis进程,直到rdb过程完成。线上不建议使用,并且后续版本已废弃。

    • Bgsave:fork子进程负责rdb持久化,完成后自动结束。

    2、自动触发

    • 使用save相关配置,如“save m n”,表示m秒内数据集存在n次修改时,自动触发bgsave。

    • 从节点全量复制时,主节点自动执行bgsave生成rdb文件并发送给从节点。

    • debug reload时,也会自动触发save操作。

    • shutdown且没有aof持续化功能时,自动执行bgsave。

    3、RDB命令

    1)备份

    bgsave

    2)关闭redis

    systemctl stop redis

    3)恢复(重新开启redis)

    systemctl start redis

    4、RDB流程

    1)备份流程

    • 我们使用bgsave命令,redis父进程判断是否有正在执行的子进程,如果存在子进程,则直接返回。

    • 父进程fork一个bgsave的子进程,fork操作过程中父进程会有短暂的阻塞。Fork完成后,父进程不再阻塞并且返回“Background savingstarted”信息,此时可以响应其他命令。

    • 子进程创建rdb文件,根据父进程内存生产临时快照文件,完成后对原文件进行替换。然后发送信号给父进程表示完成,父进程更新统计信息。

    •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:

    NoSQL,从Redis开始(二)

    2)恢复流程

    • 关闭redis,把你备份的rdb文件移到redis默认生成rdb文件的文件夹中。

    • 启动redis,redis就会恢复rdb中的数据。

    5、RDB的优缺点

    • 优点:rdb是一个压缩的二进制文件,代表redis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数据快照。数据恢复速度远远快于aof方式。

    • 缺点:没办法做到秒级持久化,因为bgsave每次执行都要执行fork创建子进程,频繁操作成本过高。Rdb格式过多,老版本redis服务无法兼容新版本rdb格式。

    二、AOF持久化

    Aof,append only file,以日志的方式记录每次写命令(个人感觉有点像mysql中的binlog日志)。

    1、配置文件

    1)修改redis.conf配置文件

    把appendonly参数的值改成yes

    2)配置文件的热修改

    config set appendonly yes

    2、默认流程

    1)所有的写入命令会追加到aof_buf(缓冲区)中。

    2)AOF缓冲区根据对应的策略向硬盘做同步操作。

    3)随着AOF文件越来越大,需要定期对AOF文件进行重写,达到压缩的目的。

    4)当Redis服务器重启时,可以加载AOF文件进行数据恢复。

    三、持久化注意点

    1、备份数据从rdb文件转移到aof文件

    如果之前是使用rdb方式备份的,那么配置文件中的appendonly参数就是no(表示aof备份是关闭的)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想把rdb文件中已有的数据转到aof文件中,直接关闭redis并修改配置文件中的appendonly参数是行不通的:

    关闭redis——》自动bgsave内存数据到rdb——》修改配置参数appendonly——》开启redis。(整个流程,没有任何一步会把内存的数据写入aof中,所以以前的数据就丢失了)

    解决方案:

    配置参数的热修改,appendonly的参数改为yes。(在不关闭redis的情况下,该备份方式为aof,会自动把数据从内存写入aof文件)

    2、备份数据从aof文件转移到rdb文件

    原理同上,不再赘述。配置参数的热修改,appendonly的参数改为no。

    3、主从分离也要对数据进行持久化

    不能因为redis做成高可用,就不开启持久化了。我们知道,开启主从分离时,主承担写操作,从承担读操作。slave的数据就是从master上同步过来的,slave承担master的数据热备。但是,如果master宕机了,master内存中的数据全部清空了,slave同步master也会把数据清空。所以,主从分离这些高可用也是需要做持久化的。

    四、主从复制

    1、复制方式

    1)建立复制

    • 在配置文件中加入slaveof{masterHost}{masterPort}随Redis启动生效。

    • 在redis-server启动命令后加入–slaveof{masterHost}{masterPort}生效。

    • 客户端直接使用命令:slaveof{masterHost}{masterPort}生效。

    2)断开复制

    l 关闭redis服务器,注释掉slaveof参数,重启redis服务器生效。

    l 客户端直接使用命令:slaveof no one生效。

    2、复制结构

    1)一主一从

    NoSQL,从Redis开始(二)

    2)一主多从

    NoSQL,从Redis开始(二)

    3)树形结构

    NoSQL,从Redis开始(二)

    3、复制流程

    • 1. 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PSYNC命令。

    • 2. 收到PSYNC命令的主节点执行BGSAVE命令,在后台生成一个RDB文件,并使用一个缓冲区记录从现在开始执行的所有写命令。

    • 3. 当主节点的BGSAVE命令执行完毕时,主节点会将BGSAVE命令生成的RDB文件发送给从节点,从节点接受并载入这个RDB文件,将自己的数据库状态更新至主节点执行BGSAVE命令时的数据库状态。

    • 4. 主节点将记录在缓冲区里面的所有写命令发送给从节点,从节点执行这些写命令,将自己的数据库状态更新至主节点数据库当前所处的状态。

    4、实际操作

    1)复制配置文件

    mkdir -p /etc/redis_slave1  mkdir -p /etc/redis_slave2  cp -a /etc/redis.conf /etc/redis_slave1  cp -a /etc/redis.conf /etc/redis_slave2

    2)修改配置文件

    NoSQL,从Redis开始(二)

    NoSQL,从Redis开始(二)

    NoSQL,从Redis开始(二)

    3)启动两个从库

    /usr/bin/redis-server /etc/redis_slave1/redis.conf  /usr/bin/redis-server/etc/redis_slave2/redis.conf

    «
    »
以专业成就每一位客户,让企业IT只为效果和安全买单

以专业成就每一位客户,让企业IT只为效果和安全买单